人大一次會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大會的一個重大貢獻是一致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以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了近代100多年來中國人民為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進行的英勇斗爭,確認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中國人民掌握國家權力的歷史變革,確定了中國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政治制度,指明了為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繼續奮斗...
黨的七大的召開 1945年4月至6月,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召開。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補代表208人,代表著全國121萬名黨員。這次大會負有總結以往革命經驗、迎接抗日戰爭勝利和引導中國走向光明前途的任務。 黨的七大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作風、自我批評的作風。這是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 黨的七大是黨...
整風運動 遵義會議后,黨的路線已經走上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軌道,但對曾經給黨的事業造成嚴重危害的主觀主義、教條主義還沒有來得及從思想上進行認真清理。這就有必要集中開展一場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總結和吸取歷史上的經驗教訓,以提高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黨的高級干部的思想理論水平,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1942年2月,毛澤東先后作《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的講演。整風運動在全黨普遍展開。全黨普遍整風的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以...
打退和制止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高潮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國共產黨給予堅決回擊,并在總結反摩擦斗爭經驗的基礎上,為了堅持、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制定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方針,以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衛立場和“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 ...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許徐琪 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是黨的先進性的集中體現,其所蘊含的首創精神、奮斗精神和奉獻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支柱,是回答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金鑰匙。 “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是中國共產黨致力于民族復興的責任擔當 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共產黨人總是能在民族危機的關鍵時刻擔當大任。中國共產黨敢于在萬難時刻挺身而出救民族于危亡,這種鐵肩擔道義的責任擔當,體現“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 面對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危機,各個階級及其代表人物都嘗試過救亡圖存之道,唯獨代表無產階級利...
在慶祝我們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黨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這是全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是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號召全黨全國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政治動員令;是在新發展階段踐行黨的初心使命、奮力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執政宣言書;是堅定信仰信念信心,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經驗啟示錄;是正本清源、...
毛澤東到海寧觀潮 1957年9月3日至18日,毛澤東先后到河北、湖北、浙江、江蘇、上海等地,了解農村整社和農業生產情況,為進一步修改農業發展綱要準備材料。9月11日,也就是農歷八月十八“潮神生日”那一天,毛澤東提出要到錢塘江游泳,當得知這幾天正是觀潮佳節時,便決定前往海寧觀潮。 那天上午,毛澤東及隨從人員輕裝便服,分乘三輛轎車從杭州出發,中午時分來到海寧鹽官。由于這天正是傳統的觀潮節,鹽官鎮區人山人海,因此決定到鎮郊的七里廟觀潮。此地不僅人少,而且可以清晰地看到來潮的整個過程。那天晴空如洗,江天寥廓,身著一套煙灰色中山裝的毛澤東很隨意地坐在塘邊的簡易棚里候潮。其間他不時地看表,問大潮什...
來源:新華社播報 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 “注重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 習近平總書記2月20日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作出動員和部署,為全黨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指明了前行方向。廣大黨員、干部表示,要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 學以正心,樹立正確黨史觀 如何學好歷史這本“最好的教科書”,習近平總書記在動員大會上首次公開強調“樹立正確黨史觀”。 “百年黨史內容豐富、資料繁多。樹立正確...
來源:光明日報 “要更好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必須從歷史中獲得啟迪,從歷史經驗中提煉出克敵制勝的法寶。”習近平總書記在2月20日召開的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在慶祝我們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在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正當其時,十分必要。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從浙江嘉興南湖之畔的一葉紅船,到今天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的“中國號”巨輪,我們黨百年奮斗史和新中國70多年發展史,是我們理解當代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前提,蘊含了我們黨領導人民取得輝煌成...
來源:杭州市委黨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供稿中心 作者:葛玲燕播報 西湖會議場景(焦俊 作) 一邊是暮夏的涼風將西湖揉皺,漣漪間,荷花半掩;一邊是共產主義事業的風起云涌,七人集結,壯懷激烈。 1922年8月29日至30日,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在杭州秘密召開了一次中央執行委員會特別會議,史稱“西湖會議”。 這是黨成立后最高領導人的第一次杭州之行。這次會議,確定了與國民黨進行“黨內合作”的政策策略,開啟了國共合作的先河。 溫柔且剛毅的西湖水,懷抱青春的火紅,匯入波瀾壯闊的大革命,成長、奔涌,照亮山河。 1922年的杭州西湖 紅色檔案 奔走 192...
溫州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風景秀麗的江心嶼,系古庭院建筑。紀念館占地1880平方米,是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浙江省黨史教育基地、浙江省統戰系統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溫州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浙南(溫州)地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浙南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歷了20多年艱苦卓絕的斗爭,發展了黨的組織,壯大了人民武裝,創建并鞏固了游擊根據地,使浙南成為中國革命在南方的戰略支點和新四軍的策源地之一。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渡江南進的勝利形勢下,浙南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于1949年5月解放了全境,為新中國的誕生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展廳分黨的創建與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4部分15個專題,共展...
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舉行首場“代表通道”采訪活動。第一位走上“代表通道”的是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南湖革命紀念館講解員袁晶。作為黨史講述人和見證者與傾聽者,袁晶介紹了自己常年參與黨史學習教育的心得體會,并將“學習強國”浙江學習平臺“寫給初心的一封信”的感人故事講給了全國觀眾。 “說起浙江嘉興,大家是不是會把這座城市與一艘小船聯系在一起?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把這艘小船親切地稱為黨的母親船,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在南湖畔、紅船旁向來自全國各地五湖四海的瞻仰者,講述一個大黨和一條小船的故事。&r...
7日上午,浙江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和參加全國政協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聯組會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習近平在浙江》采訪實錄。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浙江代表團7日上午舉行全體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和參加全國政協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聯組會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習近平在浙江》采訪實錄。 代表們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過6個年頭,浙江干部群眾對習近平總書記飽含衷心擁護、真誠愛戴、無限感恩之情?!读暯皆谡憬凡稍L實錄和總書記重要講話,集中彰顯了總書記堅定的理想信念、高超的領導藝術、嚴謹的系統思維、強烈的擔當精神、務實的工作作風、高尚的為民情懷,是我們取之...
20世紀20年代,古老中國在痛苦動蕩中覺醒,大革命的熱潮席卷全國,許多年輕人懷著救國強國的夢想,投身革命事業。麻植,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1924年,19歲的麻植考入黃埔軍校,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他先后參加了討伐陳炯明的兩次東征,先后擔任東征軍總政治部宣傳科員、科長。 這個來自浙江青田的青年,除軍人的勇武堅毅之外,還有著出色的文采,以及充滿感染力的人格魅力。他在給父母的信中寫道:“不久即將北行(注:北伐),希望早點把中國統一,把一切不好的人,都要掃除干凈,把人民從水深火熱中救出,解除一切痛苦……”時隔多年,我們仍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他滾燙的革命...
“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是“根”和“脈”,它蘊含著一種能夠把各種革命精神貫穿起來的思想內核,這種思想內核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和信仰,是不同革命精神之間相互聯系、形成精神譜系并且能夠傳承至今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價值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政黨價值立場的選擇決定了政黨的政治命運。鴉片戰爭以來,無數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嘗試的救亡圖存運動之所以都失敗了,其原因就在于沒有重視人民。無論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還是辛...
夏衍 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祖籍河南開封,生于浙江杭州,畢業于浙江省立甲種工業學校(浙江理工大學前身)。中國著名文學、電影、戲劇作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左翼電影運動的開拓者、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 早年參加五四運動,編輯進步刊物《浙江新潮》。從浙江省立甲種工業學校畢業后公費留學日本。入明治專門學校學電工技術。留學期間接觸日本共產黨,參加日本工人運動和左翼文化運動。1927年夏衍被日本驅逐回國,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夏衍同魯迅籌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左聯”成立后任執行委員,后發起組織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建國后...
新四軍是南方紅軍游擊隊改編的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的簡稱。新四軍與八路軍,都為抵抗日本侵略而戰斗,任務相同、目標一致。所不同的是,八路軍是紅軍長征到陜北后的主力紅軍改編、在華北敵后進行抗戰;而新四軍是由堅持在南方斗爭的紅軍游擊隊改編、在華中開展敵后抗戰。新四軍組建略晚,挺進敵后的時間也略晚。 1938年10月,武漢失陷,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本侵略軍改變了策略,對國民黨采取政治誘降為主的政策,同時,把軍事矛頭指向敵后的八路軍和組建不久的新四軍,國民黨則從抗戰初期的積極抗戰轉變為消極抗戰、積極反共。蔣介石在1938年11月召開的南岳軍事會議上宣稱,抗戰從“盧溝橋事變到武漢撤軍、...
來源:光明日報 動人心魄的歷史事件,艱苦卓絕的斗爭歷程,襟懷磊落的歷史人物,彪炳史冊的會議文件—— 8月20日,甘肅省高臺縣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碑前,莊嚴肅穆,習近平總書記為烈士敬獻花籃。在西路軍紀念館中,一件件實物、一張張圖片,再現了當年西路軍英勇奮戰、血決祁連的那段悲壯歷程。 “我心里一直牽掛西路軍歷史和犧牲的將士,他們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滅的貢獻,永載史冊。他們展現了我們黨的革命精神、奮斗精神,體現了紅軍精神、長征精神,我們要講好黨的故事、紅軍的故事、西路軍的故事,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擲地有聲、穿越...
來源:《紅色往事》作者:楊世保 20世紀20年代,古老中國在痛苦動蕩中覺醒,大革命的熱潮席卷全國,許多年輕人懷著救國強國的夢想,投身革命事業。麻植,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1924年,19歲的麻植考入黃埔軍校,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他先后參加了討伐陳炯明的兩次東征,先后擔任東征軍總政治部宣傳科員、科長。 這個來自浙江青田的青年,除軍人的勇武堅毅之外,還有著出色的文采,以及充滿感染力的人格魅力。他在給父母的信中寫道:“不久即將北行(注:北伐),希望早點把中國統一,把一切不好的人,都要掃除干凈,把人民從水深火熱中救出,解除一切痛苦……”時...
電話:0571-57127030
郵件:gtvictory@yahoo.com